为适应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学生在职、业余学习及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
继续教育学院负责数字化课程建设计划、任务发布、经费管理、协调运作、录制编辑、审核验收;课程负责人负责数字化课程建设规划、录制授课视频等。
二、建设计划
继续教育学院根据各专业教学计划和网上教学需要,按年度制定数字化课程建设计划,明确课程建设进度和要求,并组织相关学院、主讲教师进行数字化课程建设。
三、建设范围
数字化课程建设范围为现开设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拟新增专业开设课程。应优先建设尚无网络视频课件的课程,兼顾正在使用但需要更新内容的课程。
四、开发流程
(一)任务发布:继续教育学院根据教学工作安排,发布网络课程建设任务。
(二)建设规划:课程负责人根据教学需求和开发要求,进行教学方案设计,确定课程内容模块和开发进度,对课程进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三)课程开发:课程负责人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收集和提交素材、录制授课视频,继续教育学院和课程负责人共同进行数字化课程编辑制作,对建成课程进行测试和试用。
(四)审核验收:继续教育学院负责数字化课程审核验收,将验收通过的课程部署到教学管理平台。
(五)后期维护:继续教育学院应注意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会同课程负责人做好网络课程的维护和修订工作。
五、主要内容
(一)基本要求
1.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满足自主学习需求。
2.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性,适于在职人员业余学习。
3.内容丰富,语言简洁,突出课程特点,增强吸引力。
4.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可以采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
(二)内容组成
1.课程介绍:对课程进行简单描述,使学生对课程有初步了解。应说明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所属领域范围、知识点、针对的学生群体,以及有关的学习建议等。
2.课程负责人:介绍本课程负责人的基本情况。
3.教学大纲:内容应体现高等成人高等教育特点,注重应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4.授课视频:课堂讲授内容录制成教学视频课件,知识点讲解应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其中疑、难、关键知识点应讲解透彻。
5.习题:与课程各教学单元相应的复习题、思考题等。
6.课件与教案:按教材内容顺序,以知识点为单位的多媒体课件或电子教案。
7.试题库:每门课程至少附5套试题,分别以试题A、试题B等命名,格式参照《试题模板》。有题库系统的,可以在题库系统中编辑试题。
8.图书资源:相关的参考书目、文献、电子图书等。
9.参考资料:自学指导书、教学软件、案例、其他教辅材料等。
10.实验:有实验教学的课程需提供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等。
11.其它:网络资源、光盘资源、讨论题、课程实践、答疑库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课程特点由课程负责人研究确定。
六、视频录制
授课视频是数字化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将教师的授课视频、音频、课件内容自动同步合成为课堂授课模式的教学课件,供网上教学使用。
(一)课时安排
1.将课程内容按“讲”或“模块”进行划分,一门课程一般安排20-30课时,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
2.继续教育学院与授课教师商定录制课程表,按课程表进行视频录制。确需调整时间安排的,应提前两周以上提出,并商改录制时间或更换主讲教师。
(二)录制准备
1.录前沟通
课程主讲教师应提前与继续教育学院进行沟通,明确视频录制的具体要求、注意事项、课件准备等方面内容。
2.试讲
教师应在上课前进行试讲,熟悉授课环境、设备使用要求和相关注意事项,需要使用自带软件的应提前安装到位。
3.PPT课件
(1)课件封面应标明课程名称、主讲教师。在讲授前首先简单介绍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需要具备的预备知识、学习方法建议等。
(2)每一讲的起始页包括本讲的标题、内容简介、重点和难点、学习建议等。标题中只写内容但不要包含“第n讲”字样,结束页应对本讲内容进行简单小结。
(3)页面内容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编号统一、层次清晰。背景模板的选择应简洁、美观,文字与背景颜色搭配协调、醒目。可使用板书做必要的标记或补充。
(4)为增强授课效果,可以插入适当的动画、图片、视频等素材。
(三)录像要求
1.仪表端庄,衣着整洁、得体。
2.使用普通话,语言流畅生动、语速适中,表述规范准确、逻辑严谨。
3.教态自然、精神饱满、举止得当。
4.不对照屏幕读课件,或手持讲稿、教案等。
5.根据讲授进度使用鼠标指向知识点,亦可以使用板书。
6.开讲和结束要有简单的开场白和结束语。
(四)编辑制作
1.继续教育学院负责授课录像的后期编辑、制作和部署教学平台。
2.教师需检查核对讲授内容、链接等方面的错误,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由继续教育学院安排修改或重新录制。
七、评审和验收
数字化课程制作完成后,由继续教育学院组织评审和验收(评审指标见附件)。评审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90分及以上为“优秀”,60-89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优秀课程部署到教学平台使用,并向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推荐评选“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合格课程需进行进一步修订和加工后采用;不合格课程不予采用,应重新录制。
八、经费支持与管理
(一)教材同步类网络课程,建设周期为半年。
(二)每门课程学校资助建设经费,任务发布后拨付经费的1/3作为启动经费,按期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拨付剩余经费。课程负责人应严格遵照学校的有关文件和财务规定合理使用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三)学校对获省教育厅遴选为“数字化精品课程”的教师团队进行奖励。
(四)学校加强对数字化课程建设的领导、监督,通过检查发现进展缓慢、工作不力的,予以警告,直至取消网络课程建设资格并追回拨付经费。
九、其他
(一)确保所开发的课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对他人构成侵权。
(二)数字化课程建设完成后形成的教育和教学资源所有权归属学校,课程负责人享有署名权和使用权。
十、本方案由山东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负责解释。此前相关规定与本方案不一致的,以本方案为准。
十一、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